知道華德福,是從某一期的天下雜誌上,那時,也只是看到了天下雜誌Facebook上的標題,所以好奇的點進去看看,沒想到,裡面介紹的華德福,和我想要教導小孩的理念非常相近,於是,開始了我對華德福教育的研究。

一開始,先在網路上找資料,除了對這個教育系統的相關介紹外,我也找到了一些針對華德福畢業生的研究。研究指出,雖然在華德福教育下的小孩,一開始看起來似乎落後別人很多,最後上大學的比例反而比其它公立學校的學生高。另外,在Youtube上也有訪問華德福畢業生的影片,這些資料都印証了其它網站上對華德福的介紹,無為而治的教育反而更能開發出小孩子的潛能。只是,身為父母的我,其實最在乎的並不是他們將來能有什麼偉大的發展,我只想要他們開開心心的長大,成為一個能對自己負責的人,有一份他們喜歡的工作,那就夠了。

去年九月,宓雅開始上學,去的是天主教學校的學前班,針對母語非英文的小孩,加強他們的英文能力,以為之後的幼稚園做銜接。老大班上的老師非常的好,她也非常的喜歡去上學,只是,在這樣典型的天主教學校裡,更加深了我要讓小孩去唸華德福的想法。第一,現在幾乎每個學校,每間教室都有所謂的"Smart Board",類似投影機的大營幕,但可以觸控。所以,常常宓雅在等我接她放學時,就是坐在地上看影片,我在家都幾乎不讓她看電視的,在學校裡看的機會還比家裡多。有時我中午晚點送她去時,也可以看到其它教室裡的小朋友,因為天氣太冷沒有出去玩,就是在教室裡看影片。電視對小孩的傷害,有些人不相信,也有些人覺得無所謂,對我而言,我認為不論是怎麼樣的"教育性"節目,對這個年紀的小孩,都沒有太大的好處,所以,現在學校裡所提倡的"digital citizen"反而是我很不能接受的。另一個例子是年底的聖誕節晚會,上台前老師讓學生再練習一次,而所謂的練習呢,就是大家再看著Youtube做一次,所有的學生包括老師,都看著前面的Smart Board,沒有任何互動。我以為,這樣的晚會應該是小孩學習合作,練習舞蹈韻律的機會,怎麼反而像是對父母有個交待而已?我一直覺得,現代小孩感覺統合出問題的原因,就在於他們的肢體動作機會比以前少了許多,沒想到,不只在家裡,現在連在學校裡也是這樣。反觀華德福,他們非常強調小孩在七歲以前的身體發展,給小孩很多用到手跟身體的課程,我想,這才是我要的教育。

今年一月,為了更深入了解華德福,我幫小孩報名了十堂的Parent and tot。第一次去上課,就讓我覺得很不一樣,整個班只有我跟另一個媽媽的小孩是新生,其它的都是舊學生,老師唱的歌,音調很緩慢,音頻也偏低,但是小孩子還是會跟著唱跟做動作,完全不像其它的課程小孩都是興奮的又唱又跳。之後,老師用自己做的玩偶講故事,講完後小孩子就可以去玩玩具。華德福的玩具多是以木頭或布做的,沒有塑膠的東西,這也是他一個很大的特性,希望小孩子能儘量接觸自然的東西,而這也是我們原來就在努力的方向。

九月,宓雅就要上幼稚園了,愈接觸華德福,愈讓我喜歡這個教育系統,希望宓雅九月能順利入學,我自己也能多用心,能將宓雅安雅的成長好好的紀錄下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shi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